春城昆明:“創業之都”初露崢嶸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年前,幾個擅長計算機技術的年輕人,懷揣著夢想來到昆明創業,每月1700元租下兩室一廳作為辦公室。3年后,兩室一廳變成了紫云眾創園的一層樓,中國中鐵、中國中車、中國南方電網、云南建投等大企業成為其合作伙伴。創始人之一、云南點云科技有限公司商務經理童立強感慨地說道:“昆明創業這3年,感覺每天都有新機遇。”
對于中年才開始創業的傅麗純來說,前途同樣充滿機遇和挑戰。起初對云南食用鮮花產業的一腔熱血,終煉成云品的一張名片。傅麗純創辦的云南玖香鮮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產品“花知道玫瑰餡料”入選2019年云南“10大名品”,是其中唯一云花深加工產品。傅麗純說,春城不僅是花都,也漸漸成了創業者的天堂,既有得天獨厚資源的“硬件”,也有越來越好創業環境的“軟件”。
昆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趙小平介紹,2016年以來,昆明市以獲評成為全國第二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下稱“小微雙創示范”)為契機,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加快人才、政策和資本聚集,構建起了有利于小微企業蓬勃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
在全市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統籌推進并聯動社會各界力量的推動下,全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生態環境更為優化。這也是昆明得以在全國第二批15個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績效評價中脫穎而出,排名第二的重要原因。現在的昆明不僅是一座吸引游客的自然生態之城,還是一座吸引創客的創業創新活力之城。
量體裁衣 找到“昆明模式”
昆明何以從創新資源優勢明顯的15家第二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中脫穎而出?
記者昨日從市“小微雙創示范”領導小組多個成員單位了解到,示范期間,昆明立足實際,探索出了將“小微雙創示范”工作與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與多民族創業發展相結合的“四個結合”示范經驗,走出了一條依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動能的新路子,獲得國家部委認可。
3年來,立足城市定位,建設開放昆明,成立了“東南亞南亞跨境人才服務中心”“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科技服務業合作中心”等國際科技服務平臺,利用區位優勢,支持中小微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吸引南亞東南亞人才、企業和項目來昆發展,推進“小微雙創示范”工作國際化。
立足特色產業,建設活力昆明,聚焦高原特色農業、文化創意、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了一批以花知道為代表的小微企業。截至2018年12月示范期末,全市小微企業營業收入相比2015年底增長47.42%;小微企業就業總人數相比2015年底增長57.52%。還通過深入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大力培育和發展了“智、芯、光”電子信息制造業,其間,引進和培育了微軟、華為、匯桔網、優必選、睿思特、中聯重科、中關村e谷、啟迪K棧、云上云大數據等一批優秀的信息產業企業和信息科技服務平臺,云上小鎮已成為全省最具創新活力和創業氛圍的地方。
立足脫貧攻堅,建設和諧昆明。開展電商扶貧,支持農戶創業;實施“一村一品”,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加強創業及職業培訓,提升農民技能水平與創業意識;扶持“星創天地”“農村創業示范村”等載體建設,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社會資本下鄉創業,助力3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脫貧摘帽。
可復制推廣 再造“雙創升級版”
3年示范期以來,昆明一直將小微雙創示范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打造雙創升級版的重要抓手。
截至2018年12月示范期末,全市小微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相比2015年增長356.36%;全市小微企業累計擁有授權專利相比2015年增長152.83%。從以上兩項超額完成績效指標來看,全市小微企業的創新能力有了明顯提升,為持續開展創新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另外,“小微雙創示范”工作開展以來,昆明在提升雙創空間孵化質量、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激發多元主體創業創新活力、營造城市活躍雙創氛圍等方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載體空間發展快速,服務質量也在不斷升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市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數量達349個,新增各類雙創載體面積921萬平方米。主辦(承辦)了“創業系列講堂”“創客大賽”“創業論壇”等一系列省級、市級創業創新活動,打響了“春城創業薈”創業創新大賽自主品牌,塑造了“春城”創業品牌,3年來累計扶持雙創重點項目2000多個。在全市開展宣傳教育,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了“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小微雙創示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微雙創示范”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將有效帶動和促進全市雙創工作的開展。目前已見成效的是,昆明已爭取到將高新區、經開區納入雙創升級版支持范圍,每個開發區可獲得5000萬元扶持資金。(記者吳潔報道)
編輯:拾一